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我校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

作者:文/生科学院|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8-30| 点击数:

本网讯 近日,我校生科学院大三本科生朱伶嘉怡,与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薛翰文、博士生胡浩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Bio》(中科院一区,IF=10.1)发表题为“The dual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on sperm and seminal fluid oxidative stress”的论文。我校生科学院王丽梅教授、李龙杰副教授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颜贝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武汉轻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使其对男性生殖系统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备受关注。该类材料具有双重效应:如硒、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可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降低活性氧水平,改善精子活力、膜完整性与DNA稳定性;而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则可能通过释放金属离子、激活炎症通路或损伤线粒体功能,诱发芬顿反应及氧化应激,导致脂质过氧化、DNA损伤与生殖细胞凋亡。纳米材料的效应受尺寸、表面修饰、暴露剂量及模型等因素影响,表面功能化可调控生物学结局。该论文强调,在生殖医学应用中需在抗氧化潜力与促氧化风险间审慎权衡,未来应聚焦多尺度毒性评估、标准化模型构建及靶向递送策略优化,以推动纳米材料在男性不育治疗与精子保存中的安全应用。

在王丽梅教授和李龙杰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朱伶嘉怡目前共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第一发明人),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全国铜奖1项、省金奖2项,挑战杯大赛省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三等奖2项,合成生物学创新赛银奖2项。该课题团队2025年已有6名2022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SCI期刊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4篇、二区论文1篇、三区论文1篇:李艺元(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IF=15.7)、唐艺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IF=13.2)、雷佳怡(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IF=13.2)、朱伶嘉怡(Materials Today Bio,中科院一区,IF=10.1)、周佳晖(Analytica Chimica Acta,中科院二区,IF=6.0)、戴威(Analyst,中科院三区,IF=3.3)。

生科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本科生人才质量培养,该团队本科生多次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是学院有效探索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学院自2022年成立“卓越人才”基地班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一流视野、一流知识、一流能力、一流体格等“四个一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物学及制药行业卓越创新人才,着力构建“引-激-联-融”四段式培养路径,通过学院领导班子担任校内班主任,聘请中科院江会锋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青,我校2003届校友)、华中科技大学谢尚县教授、清华大学邓海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孙宇辉教授等知名专家担任校外班主任,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三年来,基地班学生考取“双一流”高校及知名院所的录取率高达64%,学科竞赛获奖率达78%。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创新本科生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贡献生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