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中部地区崛起”战略,2025年暑期,我校研究生院社会实践队前往咸宁市,开展了“寻迹精神薪火 赋能咸宁振兴”主题实践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嘉鱼县簰洲湾抗洪纪念馆、赤壁市茶产业园等,实践队在传承精神的同时,为地方发展赋能。
传承抗洪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7月12日,在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胡志刚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嘉鱼县簰洲湾九八抗洪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刻领会抗洪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全体队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初心使命。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区。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队员们深入了解了1998年抗洪斗争中军民同心、共守家园的感人历程。多媒体展厅的视频资料生动呈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洪精神,让每位队员深受震撼。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把对伟大抗洪精神的感悟转化为投身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实干担当。
探访茶业名企,推动产教融合
为深化产学研融合,赋能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实践队前往赤壁市开展实践研学活动。实践队聚焦青砖茶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通过实地探访、校企座谈和科技展馆观摩,开启了校地合作新篇章。

校企座谈:共绘茶产业校企合作新蓝图
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艳香以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为核心,介绍了企业从茶叶初制合作社成长为大型茶企的发展历程,以及企业在现代化转型、茶旅融合和研学基地建设方面的探索。就产学研合作,胡志刚与魏艳香达成三项合作共识:一是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为学校研究生提供一线科研与技艺传承平台;二是联合科研攻关,依托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科优势,开发茶食品、茶衍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协同申报科技项目,破解青砖茶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

实地探访:触摸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在“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讲解员周清带领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青砖茶的千年文脉与科技赋能。历史厅中,万里茶道地图、百年茶票等文物,诉说着“茶马古道”的辉煌;科技厅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溯源;未来厅中,茶化妆品、茶保健品等创新产品,展现了青砖茶突破饮品边界的无限潜力。

解密非遗:传承匠心与联合研发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军海为实践队讲解了青砖茶制作技艺。从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到独特的“渥堆发酵”核心工艺、长达数月的自然晾晒,以及最终紧压成型的“川”字商标砖茶,他系统阐释了其“越陈越香”的品质特性与深厚文化底蕴。胡志刚与陈军海基于共同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的愿景,就青砖茶加工关键设备——茶叶压制机械模具的联合研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我校硒产业学院茶博士张娜与陈军海围绕青砖茶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开展联合攻关。

体验带货:直播助农焕活产业
实践队还走进青砖茶博物馆专业直播间,开展直播带货实践。镜头前,队员们化身“茶主播”,现场展示青砖茶的魅力,并结合企业传授的“观汤色、闻陈香、品醇厚”品鉴要点,向网友解析其“砖形匀整、红浓透亮”的独特之处。这场直播不仅推广了青砖茶产品,更通过新媒体平台生动传播茶文化,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探索“茶产业+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从文化传承到业态创新,从就业赋能到融合发展,实践团队在青砖茶的醇香中,书写着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篇章。

淬炼铸魂:党课筑牢思想防线
实践队在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研究生党课我来讲”主题活动。张裴根同学系统阐释了伟大抗洪精神的历史根基与时代内核,通过剖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伟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结合防汛救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践要求,为青年学子投身强国实践厘清行动路径。郑楚慧同学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对比,引导与会师生共同思考在新征程上如何更有效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活动主持人张世瑞老师强调,研究生应内化精神动力,严守纪律要求,强化使命担当。
科普传播茶文化 爱心捐赠伴成长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实践队走进赤壁市茶庵岭镇,为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科普活动”。

研究生吴露璐通过生动讲解、茶艺展示和互动体验,向小学生们娓娓道来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健康价值,带领大家探寻“藏在茶杯里的奇妙秘密”。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茶如何作为“原料库”丰富我们的餐桌,如何作为“营养供给者”和“健康守护者”呵护身心,将深奥的科学知识化作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健康魔法”。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沉浸在茶文化的芬芳世界里。

在科普活动现场,实践队还向孩子们赠送了学习用品和文创产品,并勉励大家带着社会的关爱,勤奋学习、茁壮成长,未来成为有用之才,将这份温暖与责任传递下去。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次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共建,为茶产业标准化、高值化和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审核:胡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