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旨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全体教职工收看思政大课,汲取精神力量
学院全体教职工集体收看了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等单位联合推出的“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与会教师认真观看并集中学习,他们表示,这堂思政课是一次生动的历史教育和深刻的精神洗礼。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精神动力。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抗战精神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
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压实作风建设责任
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校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总结学院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研究部署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工作。学校党委巡察办主任蔡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学院党委开展的相关学习教育,并强调学院要全面落实“三个第一”要求,即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第一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 的重要地位。全院教师须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学院工作的核心地位,深刻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以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为抓手,切实筑牢教书育人的职责根基,确保育人功能落地见效。

表彰师德先进典型,弘扬优良师风
学院召开师德经验分享会与学习交流活动,对获得学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潘沁进行表彰。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关怀学生成长的心得体会。她表示,思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价值的引领者,要用爱心滋养学生心灵,用责任承担育人使命,用进取之心精进自我素养。学院号召全体教师以潘沁为榜样,坚定育人初心,坚守道德底线,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召开教师座谈会,共谋学院发展大计
为凝聚智慧、听取意见,学院召开教师座谈会。会上,教师们畅谈在学院的成长体会,表达了对学院关怀与支持的感激之情。同时,大家也坦诚交流了在教学方法、科研选题、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困惑和对学院建设发展的建议。部分青年教师谈到,学院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温暖的成长环境,希望在科研项目申报、跨学科合作、课堂创新设计等方面得到更多指导与支持。资深教师则结合自身经验,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学院领导认真倾听并逐一回应,表示将积极研究、逐步落实,为教师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

参观治水文化展,体悟抗洪精神
学院组织全体教师与研究生赴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参观《涛声依旧 换了人间——武汉治水历史文化展》和《禹功・江汉——武汉大禹治水文化陈列展》。通过图文、实物展陈,师生们了解了武汉人民防汛抗洪的历史。在抗洪精神纪念壁前,师生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关于“三大精神”的重要论述,表示将传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伟力,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强化“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使命担当,为学校发展和湖北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党委书记王晓东表示,此次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弘扬师德精神、践行教育使命的实际行动。系列活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伟大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师德师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发挥好思政课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
(审核: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