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品味中国”第二季第二讲于基础楼205教室如期开讲。本次讲授主题为“从《红楼梦》品味中国文化”,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能博士主讲,杨华祥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课程负责人唐俊峰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130余名同学聆听了此次讲座。

清代得舆在《京都竹枝词》中写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在本次讲座中,肖能博士从社会生活、人情世态及思想观念等角度来解读《红楼梦》,通过回味中国的过去,展望中国的未来,使同学们能够从文化角度更好地品味中国,增强文化自信。
“今天不冷不热,春雨霏霏,是个听课的浪漫日子。”课程伊始,肖能博士以幽默诙谐的开场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情绪互动,他首先对《红楼梦》作简单介绍。他从“红学会”谈到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以及自己不同年龄看《红楼梦》的多种感悟和体会,全程前方高能,一直让现场同学们的眼睛来不及游离。他认为年轻一代真正阅读《红楼梦》可能有一定难度,毛主席曾把《红楼梦》当作一本政治书、历史书去读的,从《红楼梦》中领会中国社会变化,汲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营养和智慧。因此,青年学生要阅读经典、传承经典,有必要由有经验的阅读者给以指引,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需要重新回到年轻人的生活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这一代人共同去传承。
在“社会生活”部分,肖能博士从三个角度讲解《红楼梦》里那些独特的故事和味道。第一个是“礼出人家”,道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背景、个人丰富的经历和曹家浓厚的文化氛围,详细解读了《红楼梦》里严肃、讲究的日常生活,处处体现着“礼”。第二和第三个角度分别是“养生”和“生活的趣味”,肖能博士解读了喝茶及“香菱学诗”典故。在“人情世故”部分,肖能博士从“阴阳的宇宙观”“主奴的辩证法”以及“主奴结构下的众生相”角度出发,为同学们精彩讲述了《红楼梦》里存在的一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思想观念”部分里,肖能博士围绕着“因空现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十六个字,阐述贾府没落的必然,他指出,《红楼梦》虽是一部悲剧,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社会历史的进步。
随后进行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向肖能博士提出了“如何看待《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等八个问题,肖老师一一进行回答,热烈地互动让同学们意犹未尽,使这次讲座结束时间比预定时间延迟了半小时。
最后,杨华祥副教授对这次讲座作精彩点评,他认为肖能博士的演讲有三大特点:一是原创性,从经典中品味出了独特味道;二是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三是讲授幽默,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