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冯国强教授应化环学院邀请,在化环306会议室为师生作题为“小分子荧光探针与生物成像研究”学术报告,并和现场师生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得体会展开深入交流。副院长闫俊涛主持报告会,学院百余名师生聆听报告。
报告中,冯国强教授系统介绍了分子荧光探针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应用展望,以及荧光识别一氧化碳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除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冯国强还结合自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践经验,从基金项目的评议、申报书的撰写等方面分享基金申报的心得和体会。

会上,师生们就基金项目的选题与申请书撰写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与冯国强互动交流,冯教授均给予热心指导并提出中肯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而踊跃,大家纷纷表示,冯国强教授的报告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对今后的科研规划与项目申报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近年来,化环学院狠抓学科发展,始终把高层次科研立项作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在切实抓好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的基础上,多渠道、多举措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帮助全院教师明确科研工作方向,激发科研工作热情。本次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是学院针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准备工作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后续还将聘请多位校外知名专家来校交流辅导。
冯国强,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立体选择性生物转化反应、磷酸酯水解酶的小分子化学模拟、动态组合化学、大分子合成与自组装、生物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荧光探针和化学传感器、生物成像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湖北省杰青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1项,2018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审稿:周明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