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文传学院“人文讲坛”第一期开讲:中国现代文学对“人”的建构

作者:文传学院 刘科军|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0-20| 点击数:

10月14日下午,文传学院“人文讲坛”第一期在金银湖校区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开讲,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应邀作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对‘人’的建构”学术报告。学院李奇志教授主持报告会,汉语言文学专业等250余名师生聆听报告。

刘川鄂史论结合,注重文学经典的文本细读,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人”的现代性问题。讲座伊始,刘川鄂将“家国一体”与“个人本位”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并以此为线索解释何为“对‘人’的建构”。通过引导听众细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和中国现代革命家、思想家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特征的论述,刘川鄂重点分析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以及徐志摩、丁玲、李金发、张爱玲、穆旦等现代作家诗人对“人”的现代性建构。他指出,自“五四”以来,现代文学中呼唤“人的文学”、尊重个人选择自由、走出封建大家庭、提倡男女平等事关“人”的现代价值观主题连绵不绝,但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不同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建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充分显示出“人”的现代主题的复杂性。刘川鄂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在继承传统遗产时吸收了现代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创新性的文学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对“人”的建构,必须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基础条件来看待,不能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对立割裂。

李奇志作总结。他指出,刘川鄂教授的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深入的微观分析,学术含量很高,富有启发性,师生获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互动提问,刘川鄂对同学们的疑问一一解答。

刘川鄂,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专委,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湖北省社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多项。已出版《张爱玲传》《池莉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湖北文学通史当代卷》等著作十余部。

(审稿:赵双喜)